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

发布时间:2022-07-29浏览次数:160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东南大学)建设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有160多所高校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专业涵盖面大、多学科融合的一级学科,不同学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内涵特色具有较大的差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门类多、体系杂,学科发展快,持续开展专业建设研究十分必要。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教育部启动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开展新型专业建设研究模式的探索。由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东南大学牵头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于20222月获批首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点。

生物医学工程虚拟教研室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指委《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建设一个国内多校联合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的线上教学研究平台。该平台将集课程建设、教材编著、工程实践、教学研究、质量评估和教师培训等功能于一体,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索一种运行高效,资源共享的研究模式。该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内容拟包括组织构架和运行制度建设、专业思政教学模式研究、多学科融合的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研究、具有工程特色的模块化专业课程群研究、校企联合的工程实践教育范式和标准建设、青年教师培训创新模式平台建设、基于实证的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等。争取在三年内建设成一个可及性强、覆盖面广、参与度高、能够服务于我国不同类型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的研究网络平台,初步建成能够服务于生物医学工程创新人才规范培养的共享共建专业教研资源库。

20224月启动建设以来,虚拟教研室利用钉钉,腾讯会议等信息化平台,开展了多次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教研活动。“专业建设”、“精品教材及新形态教材建设”、“课程和教材体系规划”三次主题研讨会。逐步明确工作方向,形成生医偏硬件、生医偏软件(智能医学工程)、生医偏材料、医工结合四个工作小组,分别由深圳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牵头;鼓励在现有的国内31所优势高校基础上扩大到全国更多高校乃至港澳台、国外相关高校,深入开展课程和教材规划研讨,全面推进课程、教材和专业建设。四个工作小组未来将构建四个分专业的知识图谱;梳理专业核心课程框架;厘清核心课程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确定核心课程目标、内容、知识图谱、考核要求;制定教材编写招标指南;组织最好的专家开展教材编写工作。

虚拟教研室功能图

此外,虚拟教研室聚焦数据驱动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等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青年教师培训活动;积极响应教育办公厅发布的“数字教育大讲堂活动”通知,特邀阿里云互动区创新中心陈哲总经理做了题为“数字经济与技术驱动的数字化变革”的线上讲座。经过半年的建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不仅完成了钉钉平台上的入驻、拥有了自己的LOGO,还持续的丰富各类线上教学资源,教研交流也达到一定的活跃度。